【教師社群紀實】「東亞文學、文化的跨界與互涉」教師社群結案報告

  • 小組編號及名稱:10820P026東亞文學、文化的跨界與互涉
  • 執行期間:109年1月~6月
  • 召集人:林佳儀副教授(華文所)
  • 社群成員

黃雅莉教授(華文所)、丁威仁副教授(華文所)、騰達助理教授(華文所)、林保全助理教授(華文所)

  • 前言

本計畫成員對「東亞文學、文化的跨界與互涉」之關注,既從漢籍東傳的視野,觀照日本、韓國、越南之漢文學創作,如何在出使或聽聞累積的中國經驗,轉而為具有在地特質的漢文學;亦從當代華文文學之視野,觀照東亞、東南亞當代的華文文學創作。本次活動的三場講座,包括日本的漢學思想、日本漢文小說、菲華文學,各有互涉角度。藉由邀請相關研究學者進行與談、分享研究心得,促使參與座談的老師可以獲得及時與專業的學術回饋,並強化本所的研究能量,提高學術能見度。

  • 活動紀實

活動海報:

海報

 

 

<第一場>

講題:共結來緣:中文學門社群日本漢學研究之進行

講者:陳威瑨助理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
時間:6/1(一)10:00~12:00
地點:南大校區行政大樓二樓第四會議室

第一場

 

<第二場>

講題:江戶時代漢文學的教養與學習

講者:林桂如副教授(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時間:6/3(三)10:00-12:00
地點:清華大學南大校區教學大樓2302教室

第二場

 

<第三場>

講題:菲華文學與當代臺灣

講者:楊宗翰副教授(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時間:6/12(五)13:00-15:00
地點:南大校區行政大樓二樓第四會議室

第三場

 

  • 小結

老師們平常忙於各自的教學及研究,又有各自專精的領域,藉由社群活動,共同學習,凝聚華文所未來的發展方向,並彼此砥礪。此次邀請的三位專題演講者,可算是同輩,彼此進入東亞文學的契機不同:

陳威瑨老師自博士論文即關注日本的易學研究,本次演講,非常貼心地為社群老師們介紹目前東亞漢學的重要學者及後進,尤其是在臺灣學界者,多位也將蒞臨本所6月5日舉辦的「風月同天:東亞文學文化的跨界與互涉青年學者工作坊」,藉此機會與學界前輩及青年學者交流,而威瑨老師也分享研究日本易學之成果,及漢籍經典東傳之相關議題、重要研究成果,是非常精彩的導論與分享。

林桂如老師留學日本,但博士論文研究明代小說,回臺任教之後,發展第二專長,關注漢籍小說在日本的接受與相關創作,已出版《勸善垂戒,孝行可風:從中日出版文化論漢籍之東傳與承衍》,本次演講最生動之例子,為〔明〕瞿佑《剪燈新話》(1378)故事在日本淺井了意《伽婢子》(1666)、上田秋成《雨月物語》(1768)之相關流衍。

楊宗翰老師為早慧之詩人,因服役期間遠赴菲律賓,遂與當地文壇頻繁互動。本次演講概括菲律賓華教、社會、文學之概況,建議認識的路徑:從華文報紙、華文教育到華文文學,並觀照臺灣與菲華文學相關之研究,對本所同仁而言,「菲華文學與當代臺灣」,既是華文文學較少被關注的區域,而臺灣在華文文學的位置與切入視角,都是著有新意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