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華文所丁威仁所長
與談人:詩人、客語學者、清華大學華文所退休教授 范文芳老師
2022/11/23 范老師受邀於清華大學南大圖書館分享講座
“從語文研究到語文教學是一條路,文學創作是更需要天份的另一條路”
一、從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講起
1.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為必修學分。
2.修習內容偏重於古漢語,台灣現代漢語課程較缺乏。
二、在新竹師範學院任教的體驗
1.在語教系任教,曾教授中國文學史、文學批評、台灣文學史、新文藝寫作等課程。
2.在新竹師專時代,擔任竹師專青年校刊的指導老師,培養、鼓勵許多文藝青年。
3.在時代變遷的大環境之下,積極鼓勵學生從事台灣文學的閱讀及創作。
三、個人在文學創作方面的表現
1.接受教育部的委託,改寫傳統文學《中國古典寓言故事─列子》,以現代華語書寫。
2接受新竹市政府邀請,創作《木麻黃的故事》,著有論述、散文、新詩,短篇小說。
3.接受新竹縣政府邀請,創作《頭前溪个故事》,著有論述、散文、客語詩,短篇小說。
四、感言
1.以語言文字作為教學的對象及內容,是語文教育的目的。
2.漢字在語文教學和文學創作兩種層面,有很大差別。
3.文學創作與藝術創作相同,與學術素養有別。
4. 老師自認欠缺藝術天分,在年過八十之後,不敢嘗試再努力創作。
很榮幸請到退休老師范文芳教授回到學校與同學們分享多年來投身文學創作的心得,近距離且深入地與同學們一同暢遊文學世界,為同學們帶來一場既深刻又豐富的文學饗宴。以老師「桐花詩」的朗誦影片作為開場,老師的聲音緩緩響起,情感真摯、流暢自然,將客語的美展現地淋漓盡致、餘韻綿長。老師表示「桐花」是桐花又不只是「桐花」,並分享多年前與席慕蓉老師共乘時,對方雖有與「桐花」有關的文學作品、畫作,卻不識得桐花,但桐花的精神、意象早已融入在作品之中。老師表示,「桐花」雖美,背後卻隱含著許多故事,老師從為何會開始種植桐花切入,從桐花經濟到政治各個方面層層分析。之所以會開始種植桐花與日治時期重視木材有關,桐木作為良好的木屐原料因而廣受日本人喜愛,時至今日,桐木仍為優秀的提琴背板木料。然而,日據時代結束後,桐木失去了過往的經濟價值而漸漸減少,但桐花的美卻未減分毫,依舊在枝頭上綻放。
2022/11/23 范老師與清大華文所丁所長合影
老師除了創作出「桐花詩」,還將其譜曲,說是想如Bob Dylan一般,藉著歌詞拿下諾貝爾文學獎,並隨即親自現場演唱。歌曲明顯與「桐花詩」朗誦在意境上有很大的差別,老師的歌聲婉轉中帶著些許惆悵,有著日式風情與演歌的浪漫,樂音略帶哀婉卻不顯柔弱,反而傳遞出了自立自強、不向命運低頭的堅韌精神。老師的歌聲不只感動了在場的讀者,更是給予所有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讓人在面對艱難挑戰之時,從內心深處受到鼓舞,不屈不撓,抱持正向、樂觀、堅持的人生態度。
作為一個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老師也談到自己對教育的看法,老師自認為一直是個會「自省」的人,但其實比較類似於對任何事物抱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以教育為例,傳統的儒家教育並不重視分科,而現代的西式教育則不然,老師提到,台北成功高中、新竹高中、台中二中、台南一中、高雄中學五校百年校慶,從校史中可見創校時間皆始於日據時代,換言之,真正西式分科教育由日人引入,與當時仍屬傳統儒家教育的中國差異顯著,因此,作為重要教育推手的辛志平校長雖是外省人,也對分科教育相當重視,並加以推行。為何談到這五校也與老師的自身經歷有關,老師畢業於新竹高中,新竹高中不分組,將高中視為通才教育,重視美術、音樂等藝術涵養的提升,同時亦要求學生鍛鍊強健體魄,因此,不會游泳的學生是不能畢業的。高中畢業後,老師到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就讀,老師表示,由於家貧,過去不曾接受過補習教育,然而,老師在聽到教授、同儕討論期中、期末考範圍時略感失望,考試有範圍,大家只是在應付考試,與高中又有何異?因此常常窩在圖書館中閱讀外系的書籍,試圖打破儒家思想中,保守、填鴨、拒絕接受新事物的框架,以反思、批判的精神面對慣有的社會制度。老師當時最喜歡的作家是海明威,對於對方的著作《老人與海》有著很深的嚮往,希望畢業以後,一面從事教職、一面投身於寫作,因而在大學畢業後前往東部任教,主要就是想摒棄升學主義,不希望教育環境更為封閉。老師自認為是一個「不用功」的人,老師自謙因「不夠努力」導致作品不多,許多手稿「懶得」整理,但與其說是「不用功」、「不努力」,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不功利、不汲汲營營,老師實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範。對老師而言,如同Bob Dylan拿到諾貝爾獎,不是為名、不是為利,而是他的歌代表了那個時代,當時的反戰思想、那個時代的特色與精神。
2022/11/23 范老師回到校園與同學們分享多年來投身文學創作的心得
老師也談到台語文學、台灣文學、客語文學、客家文學的差異,台語文學、客語文學指的是使用該種語言書寫;而台灣文學、客家文學則與主題相關,因此,不限定以何種語言書寫。但文學作品牽涉到作者、讀者、出版方三方關係,作者可能有自己想傳達的價值,因而在作品中展現自己的思想、追求;而對讀者而言,語言可能為某種門檻,學習者需俱備特定的語言能力才能順利閱讀;而出版方可能有市場的考量,因此各方重視的部分不盡相同。老師舉例,客家文學不一定以客語書寫,而是與客家文化相關,如作家鍾肇政、鍾理和;而客語文學則以客語書寫,代表如作家楊子敬。老師認為母語教學的難度在於教學工作者如何在介紹母語的過程中尊重讀者的感受;而客語委員會、原民委員會的設立對於母語推廣工作,至關重要,政大民族所也對族語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沒有行政體系的支持,就缺乏穩定的經濟支持,推廣工作難以持久,因此,委員會的設立為語言推廣的必要措施。
老師談到自己的名字「文芳」為日文音譯,原本日文應做fomiyoshi,「芳」、「吉」、「秀」在日文中為同音字yoshi,最後登記為「芳」,原本祖父取的名字是「范振枝」,但日據時代不能登記中文名因而改成日文名。老師提出了一些文字學的新方向,由於詞彙為語言教育的核心,而西方的構詞學有助於閩、客等母語教學,如「好康」正確應寫作「好空」,原意為「好的空缺」,即「肥缺」;「凍蒜」應作「當選」;「歹勢」應作「壞勢」,原意為「把勢頭搞壞了」;「並」應為「翻」,音從「番」,羽毛指鳥在飛的過程中左右擺動之意。老師認為,用北京話「音譯」台語,反而是對母語文化的傷害,甚至不利於母語教學發展,而漢語拼音不適合閩、客語學習,如基隆的外文拼寫為「Keelung」,主要是從台語轉譯而來,因此母語教育的推廣應尋求正確的方式並兼顧構詞學、文字學研究開展。亦可透過各個語言、文化相互比較,如將日、韓、華、閩、客幾個語言中的特定詞彙及用法對照、分析,可能發現不同語言中的語用情形存在著一定的共性。
感謝老師不吝分享歲月的餽贈,並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供讀者們思考,老師抱持批判性思考與謹慎的研究態度,為學術界不可多得的絕佳典範。(感謝清華大學華文所郭倩妤同學整理)
2022/11/23 清大圖書館南大分館華文所師生展:范文芳老師「語文教學與文學創作的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