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威仁副教授兼所長

姓 名 |
丁威仁(Dr. Wei-Jen Ting ) |
最高學歷 |
東海大學文學博士 |
研究專長 |
中國古典詩文理論、中國古代房中術、魏晉與明代文學、現代詩、數位與網路文學 |
近期研究與新關懷 |
中國古代房中術與東亞醫學文化、中國古典詩學與東亞古典詩話、華語流行歌詞 |
開設課程 |
中國古典詩學與日本詩話,華文現代詩專題、大眾文學專題、華文文學史專題 |
連絡電話 |
03-5715131 ext 72618、72600 |
研究室 |
南大校區行政大樓5樓1513 |
電子郵件 |
kylesmile8885@gmail.com
|
丁威仁(2023)〈反散文化、長詩判準與反遊戲性——鄭慧如《台灣現代詩史》的美學思維與論述策略〉《台灣詩學學刊》第42期,2023.11(第三級)
丁威仁(2022)〈客觀且私密的文化印記——地誌書寫之我思〉,《在地》第四期,2022,頁10-11。
丁威仁(2021),〈原生、返鄉與途經——台灣現代詩農村書寫的三種對映〉,《當代詩學》15期,2021.6,頁47-97。
丁威仁(2021),〈渡也詩論研究〉,《屏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2021.9,頁161-186。
丁威仁(2020),〈迷霧之後,是否依舊迷悟——千朔詩的三種讀法〉,《國文天地》420期,頁32-37。
丁威仁(2020),〈認同或是除魅——張我軍「新文學」理論的破與立〉,《當代詩學》第14期,2020.3,頁124-180。
丁威仁(2020),〈明、清醫話的房中思想〉,《淡江中文學報》43期,2020.12(THCI第二級),頁125-161。
丁威仁(2019)〈唐代醫書的房中思想——以孫思邈《備急千金藥方・房中補益》為研究主軸〉,《屏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
丁威仁(2018),〈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的現代詩批評〉,《台灣詩學學刊》第三十二期,頁87-133。(第三級)
丁威仁(2018),〈移工的日常、日常的移工——序康原詩集《滾動的移工詩情》〉,《創世紀詩雜誌》195期,頁66-71。
丁威仁(2017),〈岩上詩論研究〉,《當代詩學》第十二期,頁3-43。
丁威仁(2016),〈白萩詩論研究——以《現代詩散論》為討論主軸〉,《當代詩學》第十一期,頁3-36。
丁威仁、蔡凱文(2015),〈以生活的方式對抗生活——論鴻鴻土製炸彈的反抗意象〉,《當代詩學》第十期,頁171-194。
丁威仁(2015)〈不只是《諸羅紀》——評渡也詩集《諸羅紀》〉,《明道文藝》461期。
丁威仁(2015),〈實踐的詩學——從三位諾貝爾文學獎桂冠詩人的受獎演說辭談起〉,《聲韻》,香港:石磐文化,2015年。(ISSN:23082216)
丁威仁(2015),〈洗滌自我的生命之旅——岩上《變體螢火蟲》序〉,《笠詩刊》308期,頁135-145。
丁威仁(2014),〈李東陽詩論中的《詩經》詮釋〉,《南華文學學報:文學新鑰》,第十九期,頁1-32。
丁威仁、蔡凱文(2014),〈一九六0世代詩人中現實意識的兩種呈現——以羅葉與鴻鴻為例〉,《當代詩學》第九期,頁143-186。
丁威仁(2013),〈元末明初詩學的《詩經》詮釋〉,《興大中文學報》第三十三期,頁77-120。
丁威仁(2012)。〈李魁賢詩學理論研究〉,《台灣詩學學刊》第19號,頁39-66。
丁威仁(2010)。〈「哲學家詩人」的意象奏鳴──李長青《落葉集》探論〉,《笠》281期,頁113-167。
丁威仁(2009)。〈世紀末的本土詩學──90年代《笠》詩論初探〉,《笠》271期,頁85-108。
丁威仁(2009),〈巧構形似的現實書寫--論《淡飲洛神花茶的早晨》裡的三首題畫詩〉,《笠詩刊》270期,頁178-184。
丁威仁(2008)。〈異質文本的精采對話──論喜菡《蓮惜》的互文性〉,《掌門詩學》49期,2008.3。
丁威仁(2008),〈你想打開李長青的哪一個抽屜?〉,《文訊》270期,頁19-21。
丁威仁(2008)。〈理想與現實的平行線─論陳明克〈聽不到彼此的對話〉〉,《笠》264期,2008.4。
丁威仁(2008)。〈典律(CANON)的製造與傾斜──論台灣詩壇的詩人票選〉,南華大學文學所學報《文學新鑰》第七期,頁1-16。
丁威仁(2008)。〈語言、意象與結構──論新詩批評的三項基本法則〉,《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總98期。
丁威仁(2008)。〈現實主義的藝術導向──八0年代笠詩論初探〉,《笠》267期,頁65-107,2008.10。
丁威仁(2008)。〈互文、空間與後設──論陳大為《再鴻門》的敘事策略〉,《中國現代文學》第十四期,頁37-59。
丁威仁(2007)。〈五0年代「現代派論戰」重探〉,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第十四期,頁211-245。
丁威仁(2007)。〈從「詩文學聯邦」到「詩文學邦聯」:初論八0年代至九0年代創社詩刊的思維變遷〉,中國大陸《詩評人》總第七期「台灣專號」。
丁威仁(2006)。〈張以寧詩學理論探賾〉,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第十三期,頁71-80。
丁威仁(2005),〈從「詩文學聯邦」到「詩文學邦聯」:初論八0年代至九0年代新詩社群的結構與思維〉,南華大學文學所學報《文學新鑰》第三期,頁111-137。
丁威仁(2005),〈詩社、詩史、詩潮、新世代〉,發表於中國大陸《詩歌月刊》第7期。
丁威仁(2002),〈初論岩上詩裡「燃燒」類意象展示的生命思維——以「太陽」與「火」為例〉,靜宜大學舉辦之「第二屆全國現代思潮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後刊載於《台灣詩學季刊》第38期,頁145-160。
丁威仁(2002),〈去掉標點符號的分行抒情—論莊雲惠的現代詩〉,刊載於《竹塹文獻雜誌》第22期,頁88-104。
丁威仁(2002),〈應該「缺席」的「在場」書寫:1999年的台灣文化浩劫(陰謀?)再觀察〉,刊載於《台灣文學研究觀察季刊》第一期。
丁威仁(2001),〈紙媒體空間的劇場思維與形塑:簡評永智詩集《只能叫悲劇的一種顏色,開始發酵》〉,刊載於《台灣詩學季刊》36期,頁107-111。
丁威仁(2000),〈一首都市詩的爵士小品--我讀晶宇的〈失題九行〉〉、〈創世紀於時間的臨界〉,刊載於《創世紀詩雜誌》122期,頁116-117。
丁威仁(2000),〈岩上《冬盡》詩集裡血的意象研究—兼論此詩集的位置與價值〉,《笠詩刊》第220期,頁87-96。
丁威仁(2000),〈關於詩經「興」義的再詮釋〉,刊載於《乾坤詩刊》第14期,頁19-25。
丁威仁(2000),〈九0年代台灣現代詩都市主題的多向變奏——以年度詩選為主要觀察對象〉,《台灣詩學季刊》34期,頁39-63。
丁威仁(1999),〈網路詩界初探〉。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第一屆研究生論文研討會發表,後刊載於《晨曦詩刊》第六期。
丁威仁(1999),〈從布靈奇、Thorn到Queen的簡單閱讀〉,《創世紀詩雜誌》120期,頁120-122。
丁威仁(1999),〈網路詩女性模式書寫初探〉,先於「網路女詩人作品研討會」發表,後連載於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與第8期《雙子星人文詩刊》與《海鷗詩刊》。
丁威仁(1998),〈趙樹理文藝思想初探〉。第十四屆中區中文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發表論文,後刊載於《國文天地》155期,頁58-71。
丁威仁(1998),〈文學作品發表的途徑〉,《中央月刊文訊別冊》,頁31-33。
丁威仁(1997),〈消費文化結構中的台灣現代詩現象觀察〉。「創世紀詩社」主辦之「青年詩人創世紀」新詩講談會發表論文,後刊載於《創世紀詩雜誌》112期,頁74-83。
丁威仁(1997),〈試論元雜劇《合同文字》之情節結構〉,《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發表,頁58-69。
丁威仁(1997),〈鄭愁宇〈錯誤〉的因式分解〉,《國文天地》145期,頁69-70。威仁(2010)。〈「哲學家詩人」的意象奏鳴──李長青《落葉集》探論〉,《笠》281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討會論文
丁威仁(2024)〈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組得獎作品主題分析與評審機制研究〉,寫作之道:林榮三文學獎二十週年研討會,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臺灣文學學會主辦,2024.12.14。
丁威仁(2022)〈長詩才是王道——論鄭慧如《台灣現代詩史》的論述策略與美學思維〉,第十七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22.5.20。
丁威仁(2022)〈戰後本土詩學的歷史建構——圍繞二十世紀《笠》詩論展開的觀察〉,台灣新詩百年國際研討會,中央大學中文系主辦,2022.5.27-28。
丁威仁(2022)〈人文、風土與歷史──磺溪文學獎新詩組得獎作品初探〉,第31屆詩學會議—「詩學與彰化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辦,2022.5.27。
丁威仁(2021)〈儒醫的性學——明代醫家萬全房中思想研究〉,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21.12.15-17。
丁威仁(2021)〈旅次、定焦與遊憩——竹塹古典詩地誌書寫的三種變向〉,第五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2021.11.12-13。
丁威仁(2020)〈明、清醫話中的房中思想〉,第四屆世界漢學論壇暨第十九屆中國古代小說戲曲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德國維藤大學,2020.8.15-18。(跨國線上發表)。
丁威仁(2019),〈揭破悶葫蘆——張我軍「新文學」理論的系統性與台灣新文學運動〉,第十六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五四」運動100週年國際論壇,淡江大學主辦,2019.4.25-26。
丁威仁(2019),〈中國古代房中思想的系統建構〉,國際中國哲學會第二十一屆國際哲學大會(2019,ISCP),瑞士伯恩大學,2019.7.2-7.5。
丁威仁(2019)〈原生、返鄉與途經——台灣現代詩農村書寫的三種對映〉,第十一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9.9.6-9.7。
丁威仁(2018),〈朱子詩學與明初詩學〉,「朱熹與朱子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德國特里爾大學主辦,2018.7.13-15。
丁威仁(2017),〈優位、傾斜與斷裂——論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的現代詩批評〉,2017年第一屆台灣文學年會暨研討會,2017.10.21。
丁威仁(2017),〈明清豔情小說中的房中書寫——以《肉蒲團》為討論主軸〉,國立中興大學主辦「第十二屆通俗與雅正文學:「近現代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11.17。
丁威仁(2016)〈白萩詩論研究——以《現代詩散論》為討論主軸〉,台中市文化局、國立中興大學主辦「典藏台中——詩人白萩學術研討會」,2016.3.12。
丁威仁(2016)〈唐代醫書的房中思想——以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房中補益》為研究主軸〉,中國唐代學會、國立中興大學主辦「第十一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暨第十二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4.22-23。
丁威仁(2016),〈岩上詩論研究〉,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展示中心主辦「詩的交感存在——2016岩上論壇」,2016.7.23。
丁威仁(2015),〈渡也詩學理論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主辦「地方、認同與回歸——第七屆經典人物渡也學術國際研討會」,2015.5.1-2。
丁威仁(2015),〈假土地之名的海市蜃樓——論地方性文學獎的地誌詩書寫〉,南華大學主辦「台灣文學中的地景與生態書寫研討會」,2015.5.16。
丁威仁(2013),〈明代臺閣體《詩經》學的詩學詮釋〉,第二屆明清文學學術研討會,靜宜大學中文系主辦,2013.5.24-25。
丁威仁(2013),〈竹塹文學獎新詩組得獎作品研究〉,「傳統與現代——第一屆台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文系主辦,2013.11.8-9。
丁威仁(2013),〈李東陽詩論中的《詩經》詮釋〉,2013年明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文學系主辦,2013.11.8-9。
丁威仁、蔡凱文(2013),〈一九六○世代詩人詩中現實意識的兩種呈現:以羅葉與鴻鴻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第一屆通識教育人文學術研討會——1960文學世代與文本主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丁威仁(2012),〈元末明初《詩經》學的詩學詮釋〉,2012年經學與文化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主辦。
丁威仁、王珊珊、謝獻誼(2011),〈網路色情小說中的近親戀(亂倫)書寫研究〉,「2011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
丁威仁(2011),〈台灣新世代詩人情詩書寫初探〉,第二十屆詩學會議「現代情詩研討會」。
丁威仁(2011),〈朱子詩學的現代意義與應用〉,2011兩岸四地朱子學論壇:全球化時代視野中的朱子學及其新意義。
丁威仁(2011),〈李魁賢詩論研究〉,第15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李魁賢文學學術研討會。
丁威仁(2010),〈古典語詞的流行轉介─論方文山中國風歌詞裡的古典映象〉,台北大學第四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丁威仁、張日郡(2010),〈你也可以改變歷史──論光榮(KOEI)公司三國遊戲的文化移植與文化傳播〉,2010年文化研究年會。
丁威仁(2010),〈賦寫房內陰陽──白行簡〈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探析〉,第三屆「唐代文化、文學研究及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丁威仁(2010),〈李喬小說理論初探──以《小說入門》為討論主軸〉,第十四屆台灣文學牛津獎暨李喬文學學術研討會。
丁威仁(2009),〈魏晉六朝房中術探微〉,第六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2009.4.17-18。
丁威仁(2009),〈「哲學家詩人」的意象奏鳴──李長青《落葉集》探論〉,中教大後浪詩社研討會論文集。
丁威仁(2008),〈「本土現實詩學」的啟航──70年代《笠》詩論初探〉,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屏東教育大學主辦,2008.6.6。
丁威仁(2008),〈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獎得獎作品主題研究〉,「聯合三十」文學獎研討會宣讀論文,聯合報社副刊主辦,2008.9.6。
丁威仁(2008),〈世紀末的本土詩學──90年代《笠》詩論初探〉,真理大學第五屆台灣文學與語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真理大學台語所主辦。
丁威仁(2007)。〈現實的認同與記憶的回歸─論王文進《豐田筆記》裡的花蓮與淡水〉,第四屆花蓮文學研討會宣讀論文,花蓮文化局與東華大學主辦,2007.11.18。
丁威仁(2007)。〈現實主義的藝術導向──八0年代笠詩論初探〉,笠與七、八0年代台灣詩壇關係研討會宣讀論文,東海大學中文系主辦,2007.11.24-25。
丁威仁(2007)。〈典律(CANON)的製造與傾斜──論台灣詩壇的詩人票選〉,第四屆台灣文學與語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真理大學主辦,收錄於《第四屆台灣文學與語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11.25。
丁威仁(2005),〈五、六0年代社群詩論的啟航點—「現代派論戰」重探〉,耕莘文教院舉辦之耕莘40週年「文學社團發展與社會學術研討會」。
丁威仁(2003),〈台灣當代網路詩社群初探—以明日報逗陣新聞網與其他詩文投稿站台為例〉,「台北國際詩歌節」學術論文研討會發表。
丁威仁(2002),〈論岩上詩裡「血」意象的象徵〉,中國修辭學會舉辦之第三屆「全國修辭學國際研討會」。
丁威仁(2002),〈從「燃燒」類語言及意象論岩上詩展示的生命思維〉,靜宜大學舉辦之「第二屆全國現代思潮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後刊載於《台灣詩學季刊》第38期。
丁威仁(2002),〈從「詩文學聯邦」到「詩文學邦聯」:初論八0年代至九0年代創社詩刊的思維變遷〉,世新大學所舉辦之「現當代詩史研討會」發表。
丁威仁(2002),〈宋濂詩學理論探賾〉,彰化師範大學舉辦之第六屆全國古典詩學會議發表論文。
丁威仁(2001),〈九0年代現代詩都市主題的多項變奏〉,第二屆全國修辭學會發表論文,轉載於《台灣詩學季刊》34期。
丁威仁(2001),〈新世代詩人都市文本的空間語言初論〉,彰化師範大學舉辦之「第五屆現代詩學會議」發表論文。
丁威仁(1999),〈網路詩界初探〉,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第一屆研究生論文研討會發表,《晨曦詩刊》第六期。
丁威仁(1999),〈網路詩女性模式書寫初探〉,先於「網路女詩人作品研討會」發表,後連載於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與第8期《雙子星人文詩刊》與《海鷗詩刊》。
丁威仁(1998),〈詩社、詩史、詩潮、新世代〉,海峽兩岸詩刊學術研討會發表,後選入《1998漢語詩歌年鑑》。
丁威仁(1998),〈趙樹理文藝思想初探〉,第十四屆中區中文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發表論文,《國文天地》155期。
丁威仁(1997),〈李東陽詩說探賾〉,淡江大學舉辦第二屆「文學與社會」全國研究生論文研討會發表論文。
丁威仁(1997),〈消費文化結構中的台灣現代詩現象觀察〉,「創世紀詩社」主辦之「青年詩人創世紀」新詩講談會發表論文,後刊載於《創世紀詩雜誌》112期。
三、專書及專書論文
丁威仁(2019),〈論岩上詩裡「血」意象的象徵意涵〉,《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13:岩上》,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ISBN:9789865437350)。
丁威仁(2018),〈真實與想像之間:我的地誌詩觀〉,《走詩貓裏》,苗栗縣政府,(ISBN:9789860572544)。
丁威仁(2018),〈意象、詩性現實與完成度〉,《走詩貓裏》,苗栗縣政府,(ISBN:9789860572544)。
丁威仁(2016),《明代前期《詩經》學的詩學詮釋》,台北:島讀文化學社,(ISBN:9789869282925)。
丁威仁(2016),〈李魁賢詩學理論研究〉,《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87:李魁賢》,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ISBN:9789860501414)。
丁威仁(2015),〈初論岩上詩裡「燃燒類」意象傳達的生命思維——以「太陽」與「火」為例〉,《岩上作品論述(第一集)》,南投:南投縣文化局,(ISBN:9789860463439)。
丁威仁(2015),〈論岩上詩裡「血」意象的象徵意涵〉,《岩上作品論述(第一集)》,南投:南投縣文化局,(ISBN:9789860463439)。
丁威仁(2015),〈洗滌自我的生命行旅——岩上《變體螢火蟲》序〉,《岩上作品論述(第一集)》,南投:南投縣文化局,(ISBN:9789860463422)。
丁威仁(2015),〈張夢機詩歌理論探賾〉,《歌哭紅塵間:張夢機教授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ISBN:9789860469271)。
丁威仁(2015),〈竹塹文學獎新詩組得獎作品研究〉,《傳統與現代——第一屆台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ISBN:9789577399298)。
丁威仁(2014),〈去掉標點符號的分行抒情:論莊雲惠的現代詩〉,《台灣一九六0世代詩人論文集》,台北:博揚文化。(ISBN:9789865757243)。
丁威仁(2014),〈論鍾逸人小說的史詩性〉,《第十八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真理大學。(ISBN:9789866758454)。
丁威仁、蔡凱文(2014),〈一九六○世代詩人中現實意識的兩種呈現——以羅葉與鴻鴻為例〉,《台灣一九六○世代詩人論文集》,台北:博揚文化。(ISBN:9789865757243)。
丁威仁(2012),《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台北:秀威資訊。(ISBN:9789866094767)。
丁威仁(2011),《三國時期「魏地文士」惜時生命觀研究》,花木蘭出版社。
丁威仁(2010),〈魏晉六朝房中術探微〉,《第六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里仁書局。
丁威仁(2008),《明洪武、建文時期地域詩學研究》,花木蘭出版社。
丁威仁(2008),《戰後台灣現代詩史論》,台中:印書小舖(白象文化)。
丁威仁(2006),〈意象論〉,收錄於東海大學中文系主編《閱讀現代詩—內在形式與外在關聯》。
丁威仁(2005),博士論文《明洪武、建文時期地域詩學研究》完成,東海大學中文系許建崑教授指導。
丁威仁(2004),〈希望與未來的救贖之愛─黃春明〈看海的日子〉析論〉,收錄於許建崑、周芬伶等編《寫作教室》,麥田出版社。
丁威仁(1999),碩士論文《三曹時代北地文士「惜時生命觀」研究》完成,由東華大學中文系王文進教授與中興大學中文系尤雅姿教授聯合指導。
丁威仁(1998),〈詩社、詩史、詩潮、新世代〉,海峽兩岸詩刊學術研討會發表,後被選入中國大陸編選之《1998漢語詩歌年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學創作得獎與出版紀錄
2024 苗栗夢花文學獎新詩組佳作〈指掌的苦旅——寫在泰安鄉士林部落兼致呣利亞〉
2024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組優選〈伏地挺身〉
2024 台中文學獎新詩組佳作〈樂土〉
2023 清華大學人社院優良教師獎
2022 鍾肇政文學獎新詩組正獎〈我在跟你說話〉
2022 磺溪文學獎新詩組優選〈行路難——寫在彰化師範大學〉
2021 金車現代詩網路徵文獎優選〈假如天空長出黑色的角〉
2021 磺溪文學獎新詩組優選〈半線蔗賦〉
2021 玉山文學獎新詩組首獎〈山形的碑銘〉
2021 《編年台北》(台北:允晨文化)
2020 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出版《編年台北(1945-2019)》
2020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組佳作〈這些年。那些年〉
2020 星雲文學獎人間禪詩組佳作〈你們常說虛無—寫在凌雲禪寺前的硬漢嶺步道〉
2020 時報文學獎新詩組佳作〈他的媽媽〉
2020 馬祖文學獎現代詩組評審獎〈剪花的日常——兼致牛角剪花阿婆劉英嬌〉
2019 苗栗夢花文學獎新詩組佳作〈豆腐存有論——寫在泰安洗水坑豆腐街〉
2019 磺溪文學獎新詩組磺溪獎(首獎)〈荊棘知道〉
2019 玉山文學獎新詩組優選〈中寮的樂府〉
2019 新北市文學獎散文組優選〈引體向上〉
2019 星雲文學獎人間禪詩組佳作〈口業的苦楚〉
2019 桃城文學獎現代詩組佳作〈傷痕的戀曲〉
2019 屏東大武山文學獎佳作〈珊瑚賦——寫在後壁湖兼致你〉
2018 苗栗縣文學家作品集補助出版《走詩貓裡》(苗栗: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2018 磺溪文學獎新詩組優選〈時間的封條——致杉行街與書集喜室〉
2018 玉山文學獎新詩組首獎〈重生的福音——寫在埔里桃米生態村與紙教堂〉
2018 《走詩高雄》獲第四十屆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文學類」推介
2018 〈動靜之間——致你〉入圍2018年「第三十九屆時報文學獎」
2017 彰化磺溪文學獎新詩組優選〈離開〉
2017 台中文學獎現代詩組佳作〈革命的教科書〉
2017 第十九屆「台北文學年金」入圍《編年臺北》
2017 書寫高雄「出版補助」《走詩高雄》
2017 《走詩高雄》(新北:島讀文化學社)
2016 馬祖文學獎現代詩組首獎〈戰備的書香——寫給刺鳥書店兼致主人曹以雄〉
2016 打狗鳳邑文學獎現代詩組首獎〈瓦窯的剪影〉
2016 苗栗縣夢花文學獎新詩組佳作〈苦行的語境——詩致竹南蛇窯〉
2016 好詩大家寫第三名〈擱淺的羊群——致那年南陽街的日子〉
2016 《明代前期《詩經》學的詩學詮釋》(新北:島讀文化學社)
2015 苗栗縣第18屆夢花文學獎新詩佳作〈通霄的拳法〉
2015 鐵花詩歌祭「詩遊台東」徵選活動佳作〈寫給台東的戀人絮語〉
2015 好詩大家寫佳作〈佝僂的歲時——側記一張舊照片〉
2015 新竹縣吳濁流文藝獎新詩組參獎〈風景〉
2015 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新詩組優選〈一首玉山發給福爾摩沙的詩函〉
2015 書寫高雄創作計劃補助《走詩高雄》
2014 好詩大家寫佳作〈戰歌的硝煙─致龍山泰雅族斯瓦細格部落〉
2014 打狗鳳邑文學獎優選〈我們說好不哭──災後於左營眷村訪友〉
2014 第六屆桃城文學獎現代詩組優選〈悲歡八掌溪〉
2014 竹塹文學獎現代詩組第三名〈時間的號誌——至所有離鄉打拚的你們〉
2014 大武山文學獎現代詩組佳作〈一首鵝鑾鼻燈塔發給福爾摩沙國民詩函〉
2014 《小詩一百首》(台北:要有光)
2014 《輕鬆讀文學史【現代篇】》(台北:正中書局)
2013 桐花文學獎佳作〈白色風鈴—致我遺失的字音〉
2012 好詩大家寫佳作〈混血的畫布——向第三世界畫家 Wifredo Lam 致敬〉
2012 《流光季節》(台北:釀出版)
2012 《戰後台灣現代詩的演變與特質(1949-2010)》(台北:新銳文創)
2012 《實驗的日常》(台中: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2011 打狗鳳邑文學獎新詩類首獎〈號誌的日常——兼致鳳邑的眷村〉
2011 「閱讀南投.詩詠日月潭詩篇徵選」新詩組第二名〈號誌明潭〉
2011 馬祖文學獎新詩組佳作〈列嶼的日常──兼致父親〉
2011 好詩大家寫佳作〈迴旋的日常〉
2011 《三國時期魏地文士「惜時生命觀」研究》(台北:花木蘭)
2010 第三十二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組佳作〈字音的流沙〉
2010 竹塹文學獎新詩組佳作〈四月望雨——為紀念「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而作〉
2010 《新特洛伊。NEW TROY。行星史誌》(台北:角立)
2009 花蓮文學獎新詩組優選〈家後-致河岸山脈與妻〉
2009 第五屆台北縣文學獎新詩組佳作〈南音的閣樓──向郭秋生致敬〉
2008 第十二屆菊島文學獎新詩組佳作〈菊島行旅〉
2008 花蓮文學獎新詩組佳作〈河階的想像〉
2008 第四屆台北縣文學獎新詩組佳作〈誰說,書屋只能汲古〉
2008 《明洪武、建文時期地域詩學研究》(台北:花木蘭)
2008 《戰後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印書小舖)
2007 第二十九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組評審獎〈罌粟的真理〉
2005 第八屆苗栗夢花文學獎新詩組佳作〈貓裏植物誌〉
2005 文建會「尋找心目中的聖山」新詩組第二名
2005 台中「尋找最Hito的詩人」情詩組第二名
2005 屏東縣「墾丁風鈴季」新詩獎入選〈散文詩:風鈴的語言〉
2005 第二十七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組評審獎〈德布西變奏——致安地斯區難民〉
2004 新竹縣吳濁流文藝獎新詩組参獎〈鐵道竹塹〉
2004 「創世紀五十週年詩創作獎」〈聖殿——獻給島嶼內所有無夢的民眾〉
2004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組佳作〈今晚,我們的基因碰撞—致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
2004 第七屆苗栗夢花文學獎新詩組優等〈貓裡蝶譜〉
2003 第七屆菊島文學獎新詩組佳作〈祖靈回憶誌〉
2001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組第一名〈無調性的戰爭格律〉
1998 《末日新世紀》(台北:文史哲)
1996 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1995 第十四屆全國學生文學獎新詩組佳作〈虫部的輪迴五題〉
1995 全國大專院校詩歌創作比賽第二名〈敘事詩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