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謝獻誼兼任助理教授

ImgDesc

姓  名

謝獻誼

職  稱

兼任助理教授

最高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學術專長

中國佛學、藏漢文翻譯、儒佛交涉

開設課程

東亞佛教漢藉文獻專題

電子郵件

a020306@gmail.com

 
一、期刊論文

劉苑如,蔡秉霖,邱琬淳,謝獻誼(202304月)。遊方與佛教傳播:歷代僧傳

移動與空間的數位人文研究。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11,1-49

謝獻誼(202103月)。論竺道生對佛性「本有」、「當有」的判屬。中國學術年刊,43(春季號),35-60

謝獻誼(202012月)。靈味寶亮佛性義再探。清華學報,50(4),587-622

謝獻誼(202004月)。「佛性者名大信心」:論漢譯《大般涅槃經》對「信」意義的深化。揭諦學刊,38,1-48

謝獻誼(201912月)。再探《名僧傳抄》的編選特點及其抄記意義。漢學研

究集刊,29,121-160謝獻誼(201307月)。《大般涅槃經》「常樂我淨」觀的兩重面相及其與「佛

性」說的交涉──以〈前分〉為範圍的考察。中國文學研究,36, 1-36

謝獻誼(201212月)。《經學歷史》中對王肅和王學的「估價問題」探析 。輔大中研所學刊,29-30(合刊), 1-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討會論文

謝獻誼(201912月)。試探「仿寫」技巧在現代詩教學上的原理原則、應用方法及其問題限制。開創通識教育發展新途徑暨教學實踐與跨域研究研討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謝獻誼(201910月)。對「生化」一詞的兩種轉譯:試探兩次儒佛交涉的詮釋特點。「文的脈動:傳衍,越界,轉譯」國際學術研討會,花蓮,東華大學。

謝獻誼(201907月)。試探台灣當代中國佛學研究的現況、困局及其展望。澳大利亞中國研究協會第十六屆雙年會,Melbourne

謝獻誼(201905月)。在異同之間:試探印順法師對儒佛的會通與抉擇。第二屆「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七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桃園-佛教弘誓學院。

謝獻誼(201811月)。試探憨山德清的佛教哲學詮釋及其實踐。台灣哲學學會2018年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謝獻誼(201809月)。試探《成唯識論》對「染淨二分依他起性」思想的繼承與拓展。第29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桃園-圓光佛學研究所。

謝獻誼(201806月)。試探憨山德清的唯識學詮釋及其意義。第二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宜蘭佛光大學。。

謝獻誼(201806月)。再探《名僧傳抄》的編選特點及其抄記意義。第七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

謝獻誼(201804月)。論竺道生對佛性「本有」、「當有」的判屬。第三屆中華文化人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

謝獻誼(201712月)。選擇、格義與分判:論熊十力《讀智論鈔》的詮釋特點。2017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謝獻誼(201712月)。從《物不遷正量論》試探空印鎮澄的華嚴學思特點。2017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華嚴專宗學院暨國際青年華嚴學者學會。

謝獻誼(201610月)。論淨影慧遠對「不二」意義的翻轉:以《維摩義記》為主。2016年第三屆維摩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大學佛教學院。

謝獻誼(201410月)。「佛性者名大信心」:論漢譯《大般涅槃經》對「信」意義的轉化。2014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謝獻誼(201311月)。漢譯北本《大般涅槃經》「四諦」意涵探析。2013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謝獻誼(201310月)。漢譯本《大般涅槃經‧梵行品》「六師」學說及其相關意涵探析。《中國文學研究》第三十七期暨第二十七屆論文發表會,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謝獻誼(201304月)。從傳譯角度看漢譯本《維摩詰經》「三心」語詞差異及其意義變化。道南論衡──2012全國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謝獻誼(201303月)。陳獻章對朱熹學說的反思──從陳獻章為學的困境談起。第十九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學位論文

謝獻誼(2024年07月)。唐前《妙法蓮華經》注研究:以竺道生、光宅法雲、智顗為主。博士學位論文。
謝獻誼(2015年05月)。論竺道生從毘曇到般若的轉向。碩士學位論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