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活動紀實】111.10.5-112.1.31綿延的星群,多元的宇宙—華文所師生著作展

  • 綿延的星群,多元的宇宙華文所師生著作展
  • 展期:2022/10/5()-2023/1/31()
  • 展場:清華大學圖書館南大分館1F

自新竹師專、新竹師範學院、新竹教育大學迄於清華大學以來,本校華文所也從語教系、語文系、中語系至如今的華文所,在這段綿延的光年中,歷經紀元的嬗變,所不變的卻是我們不斷創造新的星群,也不斷綿延出多元的宇宙,圍繞著作為主體的華文所,新舊星系並存,以不同的世界展現各自的光芒,而這一次的展出,是想透過對於華文所星系的俯瞰,傳遞這些光年累積的豐厚能量,於清華大學這道豐美的銀河。

在懷舊的宇宙中,從羅葆善、王志成、張素連、陳美利、簡翠貞、張成秋、張添丁、范文芳、黃陶陶、張金城、李麗霞、曾美雲等教授,代表著那些草創年代一路走來的生命歷程。而現在宇宙則屬於華文所的現在進行式,七位姿態各異的老師,各自創造出他們的星球景觀,無論是陳淑娟、黃雅莉、林佳儀、丁威仁、蔣興立、林保全與游騰達等老師,各自在自己的創作、研究或教學上,都有不同的生命景觀,可以說是華文所研究、創作與教學的北斗七星。

而那些年飛翔出去的未來宇宙,如張日郡、吳佳蕙、柯惠馨、徐禎苓、張以昕、洪國恩、蔡凱文、謝獻誼、吳俊霖等,無論是在各種類型的文學創作、各個場域的教學、各種方向的學術表現或是多元的事業發展,都有了相當精彩的成績,令人期待他們之後的發展與熟成。

本次展出分成三大星群,創作星群、學術星群以及教學星群,在不同的星群裡有著新舊並存的不同宇宙,包含著華文所過去退休的老師、現在在所內專任的老師、以及畢業於華文所的校友,代表著不同世代、不同光年的共時呈現,卻又能看見歷時的傳承。在此次展覽,我們更邀請參展的老師與校友,分別寫下三百字的心路歷程,希望透過他們的分享,讓觀展者能夠進入每一個獨立的星系裡,欣賞相異的風景。

展期從2022年10月5日至2023年1月31日,共策劃三場系列活動,除了10月20日開幕座談之外。另外兩場活動分別在11月23日假圖書館南大分館1樓舉辦「與退休老師的對談:語文教學與文學創作的對談」特別邀請客語研究與客家詩創作國寶級大師范文芳退休教授作家,12月7日假總圖書館1樓清沙龍舉辦「與畢業校友的座談:那些年、這些年——華文所青年作家校友座談會」邀請瑜伽作家張以昕、追尋踏查世代文青的交換生徐禎苓和臺灣當代自然寫作新星作家張日郡等畢業校友作家,與大家座談分享,敬請期待。圖書館活動詳情:https://reurl.cc/28Doo4

感謝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李卓穎院長百忙之中抽空前來為這個策展加油打氣鼓勵蒞臨開幕致詞,院長談到過去與新竹師專的淵源,以及合併後參與華文所設所揭幕典禮的感受,對於華文所成立五年後辦師生著作展,呈現所上師生的學思歷程,與豐沛的研究、創作、教學的能量,覺得相當感動,希望大家持續努力,不僅自己有更亮麗的成果,也帶領更多的同學創造佳績。當然,院長也期待大家儘可能在華文文學研究的路上也有所推進,相信華文所一定會在既有的堅實基礎上,締造更有區辨性、更有獨特性的風采。

圖1 綿延的星群,多元的宇宙—華文所師生著作展

1 綿延的星群,多元的宇宙華文所師生著作展

圖2 學術與教學星群

2 學術與教學星群

圖3 創作星群

3 創作星群

圖4 10月20日開幕座談(一)

4 1020日開幕座談(一)

圖5 10月20日開幕座談(二)

圖5 10月20日開幕座談(二)

圖6 同學欣賞文學著作

6 同學欣賞文學著作

圖7 同學相互分享閱讀心得

7 同學相互分享閱讀心得

圖8  黃雅莉老師與著作合影                          圖9 黃雅莉老師                                                         

8  黃雅莉老師與著作合影                                                                                             圖9 黃雅莉老師                                                         

黃雅莉:只有出於愛的創作,才會有獨特的發現

黃雅莉老師的研究以古典詞學和現代散文為主,形成一種異代同心的互補,它幫助我不薄古重今與貴遠賤近。我們只應因為喜愛而閱讀與研究。只有在非強制的閱讀中,才會有自己獨特的發現。

圖10 陳淑娟老師與著作合影圖11   陳淑娟老師

10 陳淑娟老師與著作合影                                                         圖11   陳淑娟老師

陳淑娟:變化與轉移的奧秘

陳淑娟老師的研究關注台灣閩南語的接觸、融合與演變,尤其對於現在進行中的變化深感興趣,例如台灣閩南語的新興音變〈臺灣閩南語新興的語音變異 — 台北市、彰化市及台南市元音系統與陽入原調的調查分析〉一文即探究臺灣閩南語兩個進行中的變化。也用真實時間的研究探討台灣語言的維持及轉移。

圖12 林佳儀老師與著作合影圖13 林佳儀老師

12 林佳儀老師與著作合影                                                        圖13 林佳儀老師

林佳儀:戲曲表演是最真實的存在

林佳儀老師從大學時期就參加崑曲社團,直至如今,深感戲曲必須在舞臺展演,才是最真實的存在。關注曲牌音樂如何發展,曲譜如何訂定規範,並適應不同文本、不同時代的演出需求。也因緣際會,撰寫兩本戲曲演員生命史,一是京劇演員曲復敏,當面聽老人家說一生故事,還得編排成書,穿越時空的難忘經驗。

圖14 蔣興立老師與著作合影圖15 蔣興立老師

14 蔣興立老師與著作合影                                                         圖15 蔣興立老師

蔣興立:我喜歡奇遇、喜歡故事,我們都在等待一次華麗轉身。

蔣興立老師說:「小時候,我總在數學課上,幻想故事。那時,我最喜歡的童話是《愛麗絲夢遊仙境》,我喜歡遐想,如果那天午後,愛麗絲沒有跟蹤那隻穿著紅背心、掏出懷錶的白兔先生,沒有掉進那個深邃黝黑的兔子洞,她的人生會變得怎麼樣?人生是一連串的偶然與選擇交織而成,重複與艱難的日子裡,我們都在等待一次華麗轉身的機會。我喜歡奇遇,也喜歡故事。」

圖16 林保全老師著作

16 林保全老師著作     

林保全:經學思想的活化,新舊的激發

林保全老師的學術研究核心就圍繞在經學史與學術史的兩大主軸中,一直想嘗試去探討經學如何在每一個當代中扮演著活化政治與社會教化功能的動力來源,激發出何種新舊之間的。同時,也往往受到錢穆學術史研究進路的影響,喜歡將經學置於學術史脈絡中去考察其流變,未來更想處理經學在現當代社會中窮途末路的窘境與因應之道。

圖17 游騰達老師與著作合影    圖18 游騰達老師

17 游騰達老師與著作合影                                                        圖18 游騰達老師

游騰達:真誠熱切的學術挑戰

游騰達老師認為古代的儒家學者,對於現代的學人而言,看似只遺留冷冰冰的典籍與道貌岸然的形象,但是深入他們的思想與生活世界,可以發現他們同我們一樣,只是更加真誠且熱切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境遇與挑戰,因此,我的學術研究與書寫的對象,大致聚焦在宋、明時期儒家學者的思想論析。又近年來關懷的重心,兼及韓國的儒學思想,他希望能從韓國性理圖的研究進而挖掘、開展出東亞視域下複奏合調的「以圖論理」之學術思潮。

圖19 丁威仁老師與著作合影 圖19 丁威仁老師與著作合影 

19 丁威仁老師與著作合影                                                                                                                                                  圖20 丁威仁老師

丁威仁:我恨透這個世界,同時也深愛著

丁威仁老師說:「從20歲開始寫詩迄今,寫了28年。20歲的那些日子,屬於青春的煩惱、叛逆的思考與愛情的困惑,形成了那些衝激、私語或喃喃的作品。30歲的那些光景,除了學術塑造上的理性生命之外,詩成為支撐自己活著的力量,一方面透過實驗性的前衛作品表達自己的反叛與傲嬌,另一方面則因著接觸土地,而感受到母土的力量,開始早期的地誌書寫。40歲的這些平常,光陰其實是道難過的坎,心智的熟成卻必須面對身體的敗壞,行路甚難,落石與海嘯不斷地擊打自己,土地的書寫和生命的反思變成現在的兩大主題,那些刺激、叛逆且憂傷的自語已經遠離,畢竟已不再是仰頭四十五度角的假文青,而是邁入不惑的哀樂中年。」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