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紀實】「第八屆青年學者台灣語言學術研討會」
「第八屆青年學者台灣語言學術研討會」
活動日期:2023年10月20日
活動地點: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第一二三會議室
活動單位:國立淸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
活動單位:台灣語文學會
- 活動流程
時間/場次 |
會議進程 |
|||
08:30-09:00 5F第二會議室外 |
報到、領取會議資料 |
|||
09:00-09:05 5F第三會議室 |
介紹來賓,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丁威仁所長主持 |
|||
09:05-09:15 5F第三會議室 |
國立清華大學戴念華副校長、原住民族委員會代表 致詞 |
|||
時間/場次 |
主持人 |
主講人 |
論文題目 |
|
09:20-10:00 5F第三會議室 |
陳麗君 |
林鴻瑞 |
台灣語文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得獎人發表: 噶哈巫語參考語法:一個極度瀕危的臺灣南島語 |
|
10:00-10:20 |
茶敘時間 |
|||
時間/場次 |
主持人 |
主講人 |
論文題目 |
特約討論 |
Session 1A 10:20-11:50 2F第一會議室 |
洪惟仁 |
楊巽彰 |
嘉義縣西海岸地區的閩南方言交錯現象研究 |
陳淑娟 |
蔣富翔 |
台中沙鹿地區閩南語泉腔方言研究 —中、老年層的調查分析 |
洪惟仁 |
||
Session 1B 10:20-11:50 5F第二會議室 |
葉美利 |
賴凱翔 |
太魯閣語語言轉移及語音變化 |
劉秀雪 |
潘俞翔 |
試論賽夏語和布農語的CCV(C)詞根:共時與歷時分析 |
黃慧娟 |
||
劉芝芳 |
賽考利克泰雅語主格標記qu不是主題標記 |
張永利 |
||
Session 1C 10:20-11:50 5F第三會議室 |
曹逢甫 |
王品程 |
論臺語「無一定」、「無的確」、「無定著」 |
鄭 縈 |
邱偉欣 |
用相依語法ê觀點探討台語動詞「有(ū)」ê結合力款式 |
曹逢甫 |
||
張育慈 |
閩南語ka7句式的分級排序研究 |
張 群 |
||
12:00-13:30 2F第一會議室 |
午餐、休息 |
|||
12:00-13:30 5F第二會議室 |
台灣語文學會會員大會 |
|||
Session 2A 13:40-15:10 2F第一會議室 |
江敏華 |
胡均立 |
獅潭四縣客語語尾助詞的語用初步分析:以la為例 |
江敏華 |
宋姿妤 |
從臺灣東部四海話探究客語標準化及客語政策 |
徐富美 |
||
Session 2B 13:40-15:10 5F第二會議室 |
董忠司 |
馬書昀 |
《新編中等支那語教材教本》聽說技能教學設計初探 |
許長謨 |
市川春樹 多田惠 |
針對日本人台語教材的幾項問題 |
陳麗君 |
||
葉盛暘 |
《臺灣土語全書》中「商事」語彙之假名拼音特色 |
陳順益 |
||
Session 2C 13:40-15:10 5F第三會議室 |
連金發 |
李天群 |
論臺灣閩南語[nəŋ6]/[nui6]、[lan6]、[luan3]的本字及相關問題 |
杜佳倫 |
曾櫳震 |
臺灣華語的中古舒聲韻通攝字語音現象研究 |
吳瑞文 |
||
張家維 |
從類推和詞頻來分析大專生臺語的誤讀現象 |
駱嘉鵬 |
||
15:10-15:30 |
茶敘時間 |
|||
Session 3A 15:30-17:00 2F第一會議室 |
王旭 |
張昕宸 |
閩南族群對不同腔調的語言態度 —以彰化地區鹿港腔、永靖腔為例 |
張學謙 |
陳願竹 |
1926-1955年《台灣教會公報》藝術新知類文章分析 ──以〈聲樂雜談〉、〈聲樂餘談〉、〈介紹聖畫〉為例 |
陳慕真 |
||
張于涵 |
早期長老教會白話字的教學方法探討 |
蘇凰蘭 |
||
Session 3B 15:30-17:00 5F第二會議室 |
何德華 |
高清菊 |
原住民族語的復振之路─以賽夏族語認證為例 |
何德華 |
洪嘉蘋 |
《本草綱目》除去語義場研究 |
葉瑞娟 |
||
宋慈鴻 |
論台語光桿名詞做照應詞使用 ──以《台語經典笑話》、《鹿港仙講古》為語料來源 |
劉承賢 |
||
Session 3C 15:30-17:00 5F第三會議室 |
姚榮松 |
黃雅雲 |
高雄市某國小實施本土語言教學現況與困境之研究 |
姚榮松 |
劉思瑀 張淑敏 |
媽祖遶境融入小學閩南語主題教學課程之研究 --以文武國小高年級生為例 |
陳彥君 |
||
賴怡臻 張淑敏 |
「轉型正義」相關的人權議題融入閩南語教學 --以臺中市大同國小高年級為例 |
林貝珊 |
||
17:10-17:40 5F第三會議室 |
專題論壇:台灣本土語言的永續發展──機會與挑戰 主持人:張學謙 引言人:王旭、李佩容、陳淑娟 |
|||
17:40-17:45 5F第三會議室 |
優秀論文獎頒獎典禮 |
|||
17:45-17:55 5F第三會議室 |
閉幕典禮 台灣語文學會會長陳麗君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丁威仁所長主持 |
- 活動心得
台灣作為一多元族群和多元文化並存之社會,各種語言之間的頻繁接觸、互相融合、彼此消長,使台灣語言呈現出豐富的樣貌,也因如此,現今語言環境存在於各族群之雙語並用的現象、對於母語教育之保存和流失問題、母語教育與教學之規畫和實施困境等等,皆是值得探究與關注的議題,本次研討會中有許多優秀的青年學者也針對台灣雙語現象和母語教學之相關研究進行探討及發表。
在籌辦研討會的過程中,為凸顯出台灣語言之多樣化,特別在始業式時安排四種語言的司儀,分別為:華語、閩南語、客家語以及泰雅語等,多樣且豐富的司儀開場更是讓前來參與的學者們驚嘆連連,接者由學會會長陳麗君擔任主持人,邀請優秀博士論文獎得獎人林鴻瑞發表:「噶哈巫語參考語法:一個極度瀕危的臺灣南島語」為題進行了發表,並分享自己建置的資料庫,引起與會教授們強烈的興趣與討論。隨後是多場論文發表,主題涵蓋台灣不同地區的方言研究,包括閩南方言、太魯閣語、賽夏語等,並且特別邀請大專院校中不同語言研究的專家學者們給予建議及提點,促進學術交流、提升學術研究水準,平行場次的安排及場控一直是為一大挑戰,所幸因經過多次的排練下,會議順利進行,遇到任何問題也快速的排解,最終會議得以圓滿落幕,在此過程中,參加的青年學者皆收穫良多且與會嘉賓們也給予本次研討會的安排給予極高的評價,收穫頗豐。
- 活動成果
- 本次共徵得37篇稿件,共包括台灣南島語、台灣閩南語、華語、客語及跨語言;其中台灣閩南語22篇(英文發表1篇)、台灣南島語10篇、華語2篇、客家語2篇及跨語言1篇。專業類分別為:語義學、詞彙學、音韻學、句法學、音韻學、語言習得、第二語言習得、認知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復振、語言使用態度、母語教學、對外語言教學、口傳文學、文本分析、語言活力、語言政策。總錄取篇數共30篇,最終發表共25篇。
- 總參與人次共140人,論壇1場,優秀博士論文獎得獎人發表1篇。
- 探討多元語言以及教學的相關議題,深化臺灣語言與教學研究之內涵。讓與會人員瞭解臺灣多元語言與文化內涵,並欣賞臺灣不同語言文化之美。
- 透過研究生論文研討會之舉行,提高台灣語言研究在臺灣語言社群中之地位,並且訓練研究生與專家學者在「臺灣語言」場域之互相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培養致力於臺灣語言研究之研究生,在臺灣語言學術研究的競爭力。
- 本會提供發表與討論的園地,開闢一個可供其進行學術交流的場域,讓更多的研究新血加入。
- 活動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