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研討會紀實】新竹在地眾聲,亞洲區域交響:第六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新竹在地眾聲,亞洲區域交響:

第六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Hsinchu Local Voices, Asian Regional Symphony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iwan Zhuqian Studies

活動記錄

會議日期:2023年11月10日~11月12日(含參觀訪問)

會議地點: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行政大樓五樓第三會議室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

指導單位:行政院教育部、行政院國科會、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協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新竹市文化基金會、王默人周安儀文學講座、AMD超微半導體公司

計畫主持人:丁威仁(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共同主持人:張日郡(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研究學者)

一、會議緣起與主題

由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主辦之「新竹在地眾聲,亞洲區域交響:第六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於2023年11月10~11日假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行政大樓5F第三會議室隆重登場並圓滿落幕。今年是不僅是新竹「設治三百年」,更是「文治兩百年」,因此在今年舉辦竹塹學的研討會,更顯得意義非凡。

本屆會議將竹塹的在地聲音,與亞洲乃至全世界的聲音結合,形成一場文化與學術的盛大交響。本次會議激發更多的思考與對話,為在地文學力量帶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並持續推動竹塹學的永續發展,建立「竹塹學」品牌,也藉此以在地的文學力量,接軌國際華文文學研究,以此發揚竹塹精神。

竹塹,因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早已被譽為「北地文學之冠」和「北台書畫巢窟」。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新竹在地眾聲,亞洲區域交響」,將集結來自國內、外各地的優秀學者,從文學、語言、科技、藝術、建築、信仰等多角度,共同探討新竹的在地研究與其在亞洲的國際影響,分享傑出的學術成果。

二、會議子題

  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涵蓋六大主題,透過專題講座、學術論文發表,統攝下列內容:

  • 新竹拓墾學術與生態
  • 文藝場域與跨域研究
  • 新竹藝文、社群與地方建構
  • 域外信仰、島嶼轉譯與文本傳播
  • 新竹科技、景觀與產業
  • 新竹語言、地景與戲劇

三、說明

   本次會議主題為「新竹在地眾聲,亞洲區域交響」,意義除了繼續深耕竹塹之地方知識,更將研究視野拓展到整個亞洲,彰顯「國際化」的連結與關懷,讓更多人看見「新竹」、看見「竹塹」。本屆,甚至遠從馬來西亞、韓國、日本、新加坡、泰國、邀請了黃子堅院長、柳泳夏教授、菅野敦志教授、許維賢教授、吳雲龍教授等人進行專題演講及發表論文,均可與本地的教授們針對「國際地方學」的議題,進行更多的學術對話與交流,均有助於我們拓展國際視野,甚至在共同激盪討論中,呈現竹塹文化魅力、創新意涵,以及地方學之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會議共有1場專題演講、22篇論文發表。專題演講邀請到黃子堅院長(馬來亞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院長),講題為:馬來西亞華人地方史的沿革:民族認同與國家歷史。引言人為王俊秀教授(清華大學人社院/清華學院退休榮譽教授)。黃子堅院長帶領我們更加認識馬來西亞的文化、歷史與文學傳統,給予我們從他者去反思自身的效果,也是竹塹學可以借鏡之處,獲得與會學者熱烈的迴響與好評。

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涵蓋六大主題,分別探討新竹拓墾史、學術發展、生態保護、文藝交流、社區建設、宗教信仰、文化轉譯、科技創新、景觀規劃、產業發展、語言特色、地方劇場等豐富領域。每場研討會均由學術界的大師級學者進行主持,包括楊儒賓教授、李瑞騰教授、陳益源教授、許雪姬教授、徐淑瑛副院長等知名學者,他們將就各自專業領域提出深刻見解。來自國內外的學者將一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進行內容解讀、文獻研究、議題探討,為學術界增添亮點,並為未來的持續合作與關注奠定基礎。

隨著全球學術交流日益頻繁,新竹這片擁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土地,再次成為國際學術界的焦點。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於2023年11月10日至11月11日在南大校區行政大樓五樓第三會議室,舉辦的「新竹在地眾聲,亞洲區域交響:第六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文社會學院李卓穎、副院長李癸雲、王俊秀退休榮譽教授等人均出席與會。

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馬來亞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院長黃子堅進行專題演講,黃院長在學術界擁有卓越的成就和廣泛的影響力,其深入的研究和見解總是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而本會邀請楊儒賓教授、李瑞騰教授、陳益源教授、許雪姬教授、徐淑瑛副院長等傑出學者擔任會議主持人,並邀請日、韓、越、泰、馬來西亞、台灣等地共40多位優秀專家學者,發表22篇論文,期望能推展竹塹學的研究新頁,使世界看見新竹、新竹連結世界。

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達成之效益有:

  • 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加強竹塹/新竹地區的學術和文學研究。
  • 透過學科間的交流與對話,促進竹塹/新竹地區學術研究的多元化。
  • 前輩學者指導年輕研究人員,傳承地方研究的精神和方法。
  • 為學術界和地方文史研究者提供互動平台,促進地方文化的普及。
  • 與亞洲其他地區的台灣文學和地方學研究者交流,互相啟發和激勵。
  • 使竹塹研究成為亞洲與世界地方學研究的亮點,形塑「在地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的研究能量。

四、結論

本所前身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曾於2013年11月8-10日與新竹市政府文化局合辦「傳統與現代--竹塹學術三百年:第一屆台灣竹塹學國際研討會」,合校為清華大學,改由轉型成立的華文文學研究所主辦,持續推動在地連結,薪傳「地方主體」的地方學創辦精神,本屆前屆跨領域的研討方向,擴大並深化竹塹學的傳播與流轉,在影像、宗教、空間保存、語言、地域書寫等更多元的範疇,展開更為深度的討論。甚至邀請了越南、韓國、泰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研究者,就其他區域之地方學關注議題、實踐經驗,共同激盪,呈現竹塹文化魅力、創新意涵,及地方學之最新研究成果。

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之議題向度,外部研究和內部研究並重,透過主題演講與論文發表,統攝下列內容:全球化與地方感交匯中的竹塹學、竹塹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竹塹區域的文化視角與文學研究、竹塹區域的作家與作品、竹塹的民俗信仰及社會發展、竹塹的自然地理與文物古蹟、竹塹區域的地方拓墾與多元族群、其他區域地方學研究之映照等。

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至第六屆,本次會議主題「新竹在地眾聲,亞洲區域交響」,正象徵著我們要將竹塹的在地聲音,與亞洲乃至全世界的聲音結合,形成一場文化與學術的盛大交響。我們將透過文學、語言、科技、藝術等多元面向,不僅凝視竹塹的過去與現在,更展望它的未來。

本屆的主持、發表、評論陣容均是一時之選,會議中之彼此提點與期許,都是會議中美麗的交鋒;而且也有不少博士生、博士後研究人員,亦有大專院校專任教授投稿,經過本屆籌辦委員會的徵選,選入發表,足見本屆會議相關成果及聲譽,已獲得學界之信任。

隨著各屆論文集的出版,竹塹的學問與藝術已經躍然紙上,成為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焦點。我們的努力,不僅讓新竹在地的文化得以廣泛傳播,也使得華文文學研究能夠在世界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因此當我們綜觀這六屆的竹塹學研究成果,便可發現我們如何結合在地研究與文化資產,發展獨特之在地文化研究地方學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活動的舉辦,可以為新竹、為華文世界,乃至於全人類的文學與文化貢獻一份力量。

未來,本會議也持續辦理,將清領階段的「傳統竹塹」,到乙未割臺後的「現代塹城」,以至兼容並蓄的「當代新竹」,建構起台灣特有的「竹塹精神」,同時為在地文學力量帶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並持續推動竹塹學的永續發展,建立「竹塹學」品牌,也藉此接軌國際華文文學研究,發揚竹塹精神。

 

五、活動照片

 

第六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致詞&合影

 

 

第一場論文發表會

主持人楊儒賓教授等合影

第二場論文發表會

主持人黃子堅教授等合影

 

第三場論文發表會

主持人李瑞騰教授等合影

專題演講

引言人王俊秀教授、

專題演講者黃子堅授等合影

 

參訪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

竹塹故事展

第四場論文發表會

由陳益源教授主持

第五場論文發表會

主持人許雪姬教授等合影

第六場論文發表會

主持人許淑瑛教授等合影

閉幕式致詞:李癸雲副院長、

        丁威仁所長

參訪:龍瑛宗文學館

參訪:吳濁流故居 | 新竹文學館

 

瀏覽數: